【一院科普】偏癱患者床上主動訓練
來源:濟寧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22
偏癱患者在康復過程中,不僅要接受康復師的專業(yè)指導訓練,平時也要主動進行訓練。然而,實際情況中,患者在進行常規(guī)康復訓練后,往往不知道該做什么,或者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動作,缺乏系統(tǒng)性和規(guī)律性。針對這種情況,康復科護士整理了幾個簡單、實用且安全的床上主動康復訓練動作,為患者提供指導和監(jiān)督,幫助患者掌握這些動作,養(yǎng)成主動康復的意識,并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固定訓練。這樣可以增加康復時間,增強康復效果,縮短康復恢復時間。超實用的床上主動運動是開啟康復大門的“金鑰匙”,幫助患者在床上踏上康復的快車道,激發(fā)身體的自我效能。
適用人群:偏癱患者(肌力3級及以上,生命體征平穩(wěn),經(jīng)醫(yī)生評估可進行主動訓練)。
一、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
偏癱康復的捷徑是“先拿下下肢”!通過下肢力量訓練,利用下肢神經(jīng)肌肉促進技術帶動上肢,提升全身肌纖維蛋白合成速率,促進偏癱側神經(jīng)、肌肉的恢復。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是練習下肢力量的有效方法。訓練前后可配合熱敷、按摩、5-10分鐘的慢走、關節(jié)活動等物理治療方法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緩解肌肉緊張。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呼吸與動作的配合,用力時呼氣,還原時吸氣,動作要慢,避免憋氣,防止因憋氣導致血壓升高,增加心血管負擔。
1.仰臥位,雙腿自然伸直,腳尖向上勾起(踝背伸)。
2.患側膝關節(jié)用力下壓床面,感受大腿前側肌肉繃緊。
3.保持最大收縮力度10秒,放松10秒為1組,每次20-30組,每天3-4次。
科學原理:通過等長收縮刺激肌梭傳入神經(jīng),增強Ⅰ型肌纖維耐力,增加肌肉收縮力,使雙腿更有力量。

二、翻身功能訓練
從仰臥位翻向患側(假設患者右側偏癱)是一個技術活,需要“健側帶動患側”,全身協(xié)同運動,促進神經(jīng)肌肉募集。翻身訓練分為兩步。
1.體位準備:先將身體向健側(左側)移動。健側左手握拳,若有力氣則肘關節(jié)立在床面準備發(fā)力;若力氣不足,可抓住床邊欄桿借力。大腦給身體下達指令:“向左轉!”,頭頸部向翻身方向轉動,同時左腿屈膝,腳跟用力蹬床,利用上半身和左腿的力量,慢慢將臀部、腰部向左側移動,可分多次完成。
2.翻身動作:健側手握住患側手,屈髖、屈膝,上肢伸肘上舉超過90°,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像鐘擺一樣擺動,頭部向患側屈頸轉動,借助擺動的慣性,健側腿跨過患側,完成翻身。
頭頸轉動與軀干旋轉需同步(促進節(jié)段性運動)。

三、下肢分離運動訓練
仰臥位抬腿有講究,先抬健側腿,再挑戰(zhàn)患側腿。若患側腿力量不足,抬不起來或堅持不住,別慌!可以通過分級訓練,利用健側帶動患側,促進患側肌纖維蛋白合成速率的提升。
健側腿伸直抬離床面45°,保持3秒/次,10次/組。
健側腳托住患側小腿輔助抬腿(高度≤30°),保持3秒/次,10次/組。
訓練目標:每日累計抬腿高度達到200°(如10次×20°)。
-
-
生物力學提示:訓練時需保持腰椎前凸角度<10°(可用手掌檢測腰與床面間隙)。

四、橋式運動進階訓練
臀橋訓練分為三個階梯,難度逐步增加。仰臥位,雙腿屈膝,腳平放床面,臀部發(fā)力,抬離床面,將身體變成一座堅固的“拱橋”。到達頂峰時,保持肩、髖、膝三點一線,感受臀部、腰背肌的發(fā)力,堅持5-10秒,刺激深層肌肉,喚醒其力量。重復幾次,趣味滿滿且效果顯著!

1.雙橋運動:屈膝90°,臀部抬離床面,形成“肩-髖-膝”直線,保持5秒/次,5次/組。
2.單橋運動:健側腿伸直,患側腿獨立支撐抬臀,保持5秒/次,5次/組。家屬可在旁輔助,手掌置于患側骨盆防止代償。
3.抗阻進階:患側腿支撐,健側腿屈膝交叉搭于患腿。
禁忌癥:嚴重骨質(zhì)疏松患者禁止進行抗阻訓練。
專業(yè)康復護理提醒:
心率標準:運動中心率不超過(220-年齡)×60%。
2.疼痛管理:訓練中出現(xiàn)VAS評分≥3分的疼痛需立即停止。
3.營養(yǎng)支持:每日蛋白質(zhì)攝入≥1.2g/kg體重(促進肌肉合成)。
注意事項:禁忌患者需在專業(yè)康復治療師評估下進行訓練??祻陀柧殢姸葢獋€體化,充分考慮患者的體力、耐力和心肺功能情況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進行適合自己的訓練。開始階段每天至少進行45分鐘的康復訓練,能夠改善患者的功能,適當增加訓練強度是有益的。動作一定要慢、穩(wěn),避免過度用力導致拉傷。若訓練中感到不適,應立即停止,并咨詢康復專業(yè)人員調(diào)整后再開始。
記住:每努力一小步,康復就近一大步,我們一起向健康奔跑!